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历史] 河州回族的原来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5-2-2 20:27: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河州回族的原来
马效融
回回民族是形成和生长于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它是由国内外穆斯林(伊斯兰教徒)各民族与汉族、其他民族居住在一起,经过通婚、经济文化交流,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伊斯兰教起了重要的纽带作用。
公元七世纪初,至圣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传播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为鼓励穆斯林寻求友谊、增进知识,曾有“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往求之”的训示,表达了伊斯兰教创始人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及知识的渴求欲望。
穆罕默德圣人去世后,在四大哈里发的相继统治下,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西濒大西洋、东至中国边境。这个国家在中国历史上称为“大食”。
唐朝打通了河西走廊,又征占了天山南北广大地区,其疆域在葱岭以西与大食疆域相接。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把大唐帝国和大食帝国密切联系在一起,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友好往来。据史料记载,两国的最早交往,始于公元651年(唐高宗永徽二年),从这年到798年(贞元十四年)的147年间,大食国遣使者到中国通好的达36次,波斯派来的使节达20多次。其间,有不少大食、波斯穆斯林商人也沿着丝绸之路,进入甘肃各地进行贸易,有的留居下来“与华人杂处”称之为“蕃客”。
河州,地处陇上丝路南线的要冲,在唐朝,大食或波斯商人“往往散行陕西诸路,久留不归”,有的也留居河州。据传说,当时,有阿拉伯商人或传教士10人来河州,留居下来,逝世后葬于州城南郊,群众尊称为“十大上人”。解放前夕由一位回族屠户马三保迁至今红园西侧,至今仍有不少穆斯林前往凭吊。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曾向大食救援,大食及西域诸国派兵到甘肃、陕西等地,帮助唐朝收复两京。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王朝曾允许大食援唐官兵留居长安,可以娶妻置产,并允许建立礼拜寺,有些官兵以后迁居陕、甘各地。据说毕家场门宦创始人马宗生(1639—1719年)的祖先是唐时落居长安大学习巷的波斯人。大拱北祁静一的祖先是大食人,落居长安霸桥。这些人的后代迁居河州。
到了宋代,因宋、辽、金、夏长期对峙,战乱频仍,在丝路沿途各地及关中等地滞留的外来穆斯林甚多。南宋后期,官方文献中出现了“回回”、“回教”名称。“一时穆斯林如潮而至”,遍及全国各地。西夏控制丝绸之路北路之后,河湟道空前繁盛,这条道上穆斯林相当活跃。留住各地,“久留不归”。
至今在河州回族中保留着宋代以前的古汉语词汇。如“回赐”、“扯拽”、“跷蹊”、“汤瓶”等等。南宋晚期词家周密(1232—1298)的《癸辛杂识》等杂著中,所记回族习俗各条,包括用凤仙花(河州人称“海纳”)染指甲等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蒙古统治者占据河州后,把河州作为重要屯戍地之一,他们西征时带来的大批西域各地的回回工匠和军士,留居河州“屯垦牧养”,安家落户,娶妻生子,经营农牧业生产,以后诏令“随处入社与编民等”。所娶妻室(汉族和其他民族的)皈依伊斯兰教,其子女自然也成为回回的成员。河州为主要聚居区之一。据传说,临夏市南关清真大寺,就创建于元末。
回回人长期与汉人相处,受汉文化的影响,他们学汉语,读儒书,并仿效汉人的姓氏、名号定姓取名。同时,由于他们笃信伊斯兰教,受宗教的制约,由宗教规定形成的婚姻、丧葬、饮食等习惯,世代不易,而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7 05:05 , Processed in 0.03599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