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乌孜别克族历史、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4-22 17:29: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乌孜别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其余散居在各地城市。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乌兹别克族人口数为12370。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奴语支。通用维吾尔文。
    公元14世纪上半期,原属于蒙古帝国的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公元1312——1341年)信奉伊斯兰教,统一了分散在中亚广大地区的各个部落,其汗国被称为乌孜别克汗国,其国人被称为“乌孜别克人”。15世纪时,钦察汗国瓦解,原来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的白察汗国逐步强大起来,占据着今西伯利亚西和哈萨克斯坦的广大地区,居民主要是各种不同来源的突厥——蒙古游牧民,他们都笼统地被称作乌孜别克人。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白察汗国的一部分乌孜别克游牧民在昔班尼汗的率领下,南下进入中亚的农业区。先后占领布哈拉、撒马尔罕、希瓦、乌尔根奇、塔什干等城市,推翻了帖木儿王朝,与当地使用突厥语、从事农业的居民融合,形成了中亚的乌兹别克人。
    18世纪50年代,清朝统一新疆,在西北地区与浩罕等汗国为邻,中亚乌孜别克人、特别是商人来中国新疆的日益增多,当时被称为“安集延人”、“浩罕人”、“布哈拉人”等。起初他们主要在喀什噶尔、叶尔羌、阿克苏等城市活动,后来逐渐发展到南疆其他城市和北疆伊宁等地,其中有些人就在当地定居下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乌孜别克族享受了民族平等的权利。在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均有乌孜别克族代表1名。乌孜别克族的民族干部迅速成长。由于大多数人居住在城市,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知识分子较多,从事教育工作的人也多,这是乌孜别克族在建国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乌孜别克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特色浓郁,有史诗、叙事长诗、民歌、故事、谚语、谜语,等等。乌孜别克人都会唱歌,民歌、劳动歌、习俗歌、情歌,形式多样。乌孜别克族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歌唱时有齐唱、独唱.对唱等表演形式。乌孜别克族舞蹈与维吾尔族舞蹈大同小异,以形式多样、舞步轻盈、身腰柔软、双臂优美舒展、节奏欢快为特色。
    风俗习惯:乌孜别克族的家庭多是父子、昆弟分居,也有祖孙三代同居的。通婚的范围对同胞兄弟姐妹和不同辈份都有严格限制,有同维吾尔族、塔塔尔族通婚的传统。婚姻由父母包办,要彩礼。家庭结婚时间的先后顺序:长者在前、幼者在后。不允许与不信伊斯兰教的民族通婚。按照传统习惯,结婚仪式晚上在女方举行,婚礼仪式由阿訇主持。解放后,乌孜别克家庭很少出现离婚现象。自由恋爱婚姻的比例越来越大。乌孜别克的丧葬仪式,一般按伊斯兰教规举行,行土葬。死者去世周年内的每个“主麻日”(星期五)都要做抓饭请客、以祝死者早升“天国”。
    乌孜别克族的房屋有多种形式,顶楼呈圆形的称“阿瓦”,一般则为平顶长方形的土房,房屋墙壁较厚,砌有图案形壁龛,木柱雕刻有各种图案。取暖多用壁炉,也有在室内挖坑置炉取暧的。服装以男女戴各式各样小花帽为特点。男子穿长袍,束三角形绣花腰带。妇女穿连衣裙,宽大多褶,不系腰带。一般穿皮靴,外加浅帮套鞋,妇女的绣花鞋别致美观。饮食习惯与新疆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禁酒和忌食猪、狗、驴、骡、肉,喜食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一日三餐皆吃馕和奶茶,还爱吃豆炖肉及蜂蜜、糖浆。“那仁”是民族风味食物,多用以待客。用餐时严禁脱帽.更不能穿裤掇,背心去别人家里。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乌孜别克族先民曾信仰过祆教、佛教,从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时代就开始信仰伊斯兰教。历史上伊斯兰教对鸟孜别克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领域产生过重大影响。自18世纪以来,乌孜别克人在喀什、莎车、伊犁、奇台等建造了宏伟的清真寺。重要节日也是“开斋节”、“古尔邦节”。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7 16:45 , Processed in 0.03099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