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88|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当前阿訇问题的几点浅表思考

[复制链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0-1-5 11:33: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凡是有穆斯林的地方,只要你提及“阿訇”这一称谓,定能看到人们肃然起敬的表情。如果你进一步问及阿訇的内涵意义,几乎所有的人都能给你一个认同的回答:阿訇是先知的继承者,他们是有渊博的伊斯兰知识,端正的个人修养,能向教众准确的传播伊斯兰知识的学者。一些长者还会用自己的理解宣讲一段圣训;一们优秀的阿訇可禅益前七辈后八辈。可以说,没有阿訇就没有伊斯兰在中国的传播,没有阿訇就没有中国穆斯林的延续,没有阿訇就没有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改造融合中华汉文化的多次有效的尝试。时至今日,假若没有阿訇,全国各地富丽堂皇的清真寺毫无用处;假若没有阿訇,聚居和杂居于全国各地的穆斯林将如一盘散沙,很快会丢失自己的信仰和民族的品格。因而,探讨阿訇与伊斯兰及穆斯林之间的关系是本文的主旨,也是一次抛砖引玉性的尝试。
                 一回顾
     伊斯兰自初唐传入中国,经过一千四百年渐进式的渗入,造就了有十多个民族组织成的约定俗成2000多万穆斯林。穆斯林各民族在中国的形成是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起初,他们中的所有人通晓阿拉伯语,能顺利地传承伊斯兰文明,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至明朝前期形成了以农业经济为主、兼营商业与畜牧业的民族经济形态。这种经济形态的形成使穆斯林在各个地区定居下来,形成了一个个比较稳定的致辞居区。一座座清真寺也随之产生,成了穆斯林社区生活的重要表征。千百年来,由于中国穆斯林长期与汉族为主的诸多民族的相处和融合,绝大多数穆斯林漫漫地失去了对母语的能力。于是,就产生了专门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用于保持伊斯兰真精神、宣传引导群众不偏离伊斯兰道路、督促领导群众在遵守本国法律的同时执行伊斯兰法的专职伊玛目,即通称的阿訇、毛拉。
      阿訇在中国宣传伊斯兰的历程十分艰难。没有一个国家的伊斯兰学者曾做出过像中国阿訇这样卓越的贡献,他们面对的宣教对象绝大多数脱胎于汉文化,且置身于中华古老文明的强大包围之中。在这种环境下继承发扬伊斯兰文化十分困难,一度时期伊斯兰传承面临严重的挑战。明朝中叶,由胡登洲阿訇等优秀穆斯林学者倡导创办了经堂教育,既解决了中国封建社会民族文化隔阂与民族歧视的问题,也解决了穆斯林学生无法和汉族同堂学习的困难。以清真寺为中心的经堂教育成了最有效的教育体系。穆斯林儿童从4至5岁就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字母,进而学习《古兰文选》,通读阿拉伯语读音规则和伊斯兰常识(《杂学》),也就基本掌握了伊斯兰文化中日常生活的基本知识。这使所有穆斯林从幼年就受到了伊斯兰基本知识的陶治和教育,在人们心中保存了伊斯兰。这一阶段称职为“小学”。之后,大部分儿童离开清真寺踏上了生活的历程,走向社会谋生,少数被认为聪明或家庭条件好的儿童继续留下来学习,进入经堂教育的“大学”阶段学习。大学阶段开始系统学习阿拉伯语语法、修词、逻辑、教法、教义、经注、圣训等十四门课程。在学习语法时又会淘汰一部分,所剩学生学习至一定程度,经主持寺务的老阿訇与有威信的学董乡老认可,便可“穿衣挂幛”成为阿訇。这些阿訇在经堂教育这一严格的培训体系中成才,又以同样的方式培养了下一代。就这样,一辈又一辈阿訇传承了伊斯兰文明,保证了穆斯林的质量和数量。其中,许多阿訇在中国伊斯兰发展史上,乃之在世界伊斯兰发展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穆斯林在一代代传诵着他们的英名。祈求安拉赐福于他们!
经堂教育体系中,长期存在着“念经还是念书”的争论。为了保护信仰,人们本能地摈弃了汉文化教育。。解放前,大多数穆斯林选择了重念经而轻念书的文化发展道路。当然,这种选择也给穆斯林的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使广大穆斯林群众在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中处处被动受制,难以正常发展。因此,在近化穆斯林民族觉醒过程中,部分知识分子大胆提出了“宗教改良,教育普及”的口号从十九世纪未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全国各地创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并相继承立了不少“教育促进会”、“劝学会”等组织。一大批志士仁人呼号奔走,身体力行,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穆斯林教育已基本形成了经堂教育和现代教育齐头并进,后者略占主流的格局。与此同时,爱国际伊斯兰正本溯源、全面复兴的影响,中国各地的阿訇几乎把精力都投入到遵经改俗保持祖传古教的争执上,忽视了正常的经堂教育程序,严重影响了三、四十年代培养的一大批阿訇的质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21
发表于 2010-1-5 11:34:14 |只看该作者
二           现状
由于近代史上培养出的优秀阿訇很少,再则新中国成立初期,穆斯林教育和各级各类教育同样经历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后又经过了较长时间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教学一度迫中断。当时正在求学而被迫半途而废的一批“半杆子”阿訇与其他人一样埋头于生活,不敢谈论教门,也失去了真正求学习成才的机会。改革开放后,适值宗教人才青黄不接的断代时期,那一批阿訇就不得不委以重任,有的迄今在各寺开学。不能不遗憾地看到,这批阿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经历,阿文水平参差不齐,中文基础很差,许多人被强制改造后自我保护意识很强,教派观念很重。由他们主持寺务、按教法裁决一般纠纷、主持婚丧事务、教育低层次满拉尚可,指望他们接受伊斯兰复兴思想,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全面公正地介绍伊斯兰,身体力行地帮助教众,特别是青年一代迎接现代伊斯兰面临的各种挑战,解决新问题则几乎没有可能。当然,决不能否认这辈阿訇中也有自强不息,不断自学提高,知识渊博,贡献很大,为当代穆斯林公认的一批优秀学者。
    作为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出现了阿学校这一特殊的穆斯林教育形式,并迅速得到了穆斯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中阿学校的产生无疑部分地弥补了经堂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不足。它以新的教学方法和中阿兼容的办学指导思想很快培养了一大批阿訇。他们中的佼佼者和力求掌握更多更新伊斯兰文化的学生又各找门路,留学于伊斯兰国家继续深造,不少人学成回国,怀着满腔热情和较为扎实的学识功底欲献身伊斯兰,报效穆斯林。但由于相当多的群众对当今世界性的伊斯兰复兴大潮不甚了解,以一隅之见判断认识伊斯兰,顽固守旧,不放心或不信任年轻阿訇,拒绝接受业已学成回国的留学生阿訇,惟恐他们宣扬不利于祖宗传下来的教门的观点,致使一大批合格的年轻阿訇无法利用清真寺这一合法场所发挥作用。
         从另一方面讲,清真寺内日常寺务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分歧和矛盾是非,有些已留学回国的年轻阿訇由于阅历浅,思想单纯,怕套在寺务是非里,宁可学而无用,独善其身,不愿开学当伊玛目。这种现象,一方面使人才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又成就了低素质、老资历的阿訇久居不退的局面。
         目前,国家兴办的几所伊斯兰经学院招生标准较高,学员有较扎实的高中汉文化基础。学院内的师资水平也较高,教学手段较先进,培养出来的阿訇一般都爱国爱教守法,知识丰富,综合素质高。但由于信教群众还没有心理上接受国办经学院正规教育出来的人才,加之派性作祟,对经学院毕业生左右挑剔。而那些受过专业培训的阿訇又不谦虚让步,使这类人才同样被严重浪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08

主题

2

听众

433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突出贡献奖

31
发表于 2010-1-5 11:34:32 |只看该作者
三                  思             考
        人类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穆斯林群众信仰伊斯兰的热情在不断高涨。长期在寺门外徘徊的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中表年人,十分渴望到清真寺填补伊斯兰知识的空白,牢固信仰基础,校正思想信念,弄清人生的真正价值,向往着把从长辈跟前耳濡目染的对伊斯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渴望从阿訇跟前学的是参考伊斯兰哲理的深刻分析,是针对伊斯兰面临新时代、新挑战和新情况而去邪存真、去浊扬清、正本清源、保存穆民、教化人类的新知识、新答案,是对《古兰》、《圣训》内涵和外延做全面、完整、准确的解释和阐扬,是对教律、教义、教法的公开、公正、公道的解析。我们的阿訇能当此重任吗?我们的阿訇能满足穆斯林教众的这些新要求吗?我们的阿訇能真正成为先知的继承人吗?现实如同战场,问题如同考卷一样,展现在一切关心教门的人,尤其是阿訇们的面前,无法回避,也由不得犹豫彷徨。依我的浅见,可否从以下方面去思考、去实践。
         1、穆斯林社会应致力于提高阿訇的社会地位和在教民中的威望。目前,由于群众的期望值和阿訇的实际能力之间的差异,方方面面动辄指责阿訇,茶余饭后讨论寺务,议论民族兴衰的大题目时,总喜欢把责任一古脑推给阿訇,批评之味甚浓,这并不公正。须知,阿訇是宣教员而不是强制者。对信仰的忠诚和对教门的好学、虔诚、实干,在于穆斯林自身,阿訇只负宣传、引导之责,不能也不可能包办代替或强迫命令。我们一些教友平时不尊重阿訇,不和阿訇交往,不向阿訇请教,不进清真寺的大门,而在家中操办婚丧大事时,对阿訇毕恭毕敬,视为神圣。凡此种种,都不利于阿訇社会地位的提高,更不利于鼓励更多的人安心念经,立志当阿訇。目前念经者中,农村出身的多于城市出身的,低学历的多于高学历的,资质差的多于资质高的,这和阿訇地位不高,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相应的待遇不无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祖先们养成了对阿訇绝对尊重的传统美德,甚至有过“谁蔑视了阿訇,谁就蔑视了教门”的说法,我们应该扬弃这种传统美德,既要尊重阿訇,提高阿訇的社会地位,又不致于盲目崇敬,不分青红皂白。即便个别阿訇不尽人意,也应善意地理解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至圣说过:“谁踏上求学的大道,安拉已经使谁走上直达乐园的坦途了。天使们垂下神翼,欢迎莘莘学子。天上的天使,陆地上的生物,甚至水中的鱼类,都替学者祝祷。学者比修士优越,犹如月亮较繁星光明一般。学者是先知的继承人。”至圣对学者——阿訇评价如此之高,我们怎敢随便指责挑剔阿訇呢?
        为了提高阿訇的地位,各清真寺的学董乡老应明确定位,摆正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要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到维护阿訇的威信,便利于阿訇宣扬伊斯兰上。清真寺宁可旧一点,但选聘的阿訇的学识、品德、操守要好一点,支持阿訇振兴本坊教门方面的事尽量多办一点。群众所交的学粮(费),除保障阿訇和满拉们的衣、食、住等必要的物质需求外,用更多的资财为阿訇、满拉购置经书及工具性资料(最好包括电化教学器材)。阿訇任期应尽量稳定,一般应送聘书,言明开学执教时间,届时自然更换,期满自然辞学,不闹辞学与留任的矛盾。对品学兼优、教绩卓著、教众同声挽留者,亦可通过一定民主程序公推、公决连聘连任。凡是开学阿訇,视寺之大小参照享受国家中高级教师的工资,辞学后若无生活保障,应由曾服务过的清真寺给予一定量的生活抚恤费,以解除那些廉洁清贫阿訇的后顾之忧,使其潜心钻研学问,提高水平,安心于伊斯兰宣教事业。
         2、热爱教门的人们应探讨阿訇的培养途径和任职条件。阿訇是穆斯林的表率,是宣教员又是执行伊斯兰的模范。如何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新世纪合格的阿訇,是摆在全体穆斯林的面前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任务。我认为各地穆斯林聚居区的有识之士包括“亥依寺”和中阿学校负责人应认真思考和研究一番,在二十一世纪,应什么素质的人担任阿訇;怎样培养和造就他们,特别是让那些天资聪慧、学识渊博、思想开阔、品学兼优而又决心献身伊斯兰的优秀青年阿訇脱颖而出,使其有一展雄才的好环境和条件。若囿于派性鸿沟,短期内难以达到一致认同的标准时,起码应确定最基本的任职资格。不可让那些不称职的所谓阿訇充任“伊玛目”而误了穆斯林大众。阿訇开学后,寺管会要督促支持他在职进修,定期去各大清真寺阿訇跟前讲经、求教、进修、或请有水平的处寺处坊阿訇进行交流性讲学,或在电脑上网学习,督促帮助已任职的阿訇在提高伊斯兰学识水平的同时,提高中文水平和演讲能力。有条件的寺坊可以出资让阿訇读中文函授大专或大学,以提高综合素质。
3、学有所成的年轻阿訇,眼光要放远一些,要到农村去扫除穆斯林中的“三盲”。至圣云:“你们都是放牧者,都是向有责任的人。”阿訇是名副其实的放牧者,特别是这几年从国处学习回来的年轻阿訇,应重新设计自己献身伊斯兰事业的道路,要主动举意,不怕清贫,不畏艰难,争取到农村去开学。我国穆斯林绝大多数是家民,他们需要了解真正的伊斯兰,他们需要了解处面的世界,他们需要跳出派系的圈子。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中确有不少教盲、文盲、法盲,他们迫切需要甩掉这不光彩的“三盲”帽子。如果已从国处受了良好教育的阿訇者等着在城市里发挥作用,眼睁睁地看着广大农村通过“近亲繁殖”的方式,培养低层次的阿訇开学,使农村伊斯兰的发展和穆斯林的精神面貌长期落后于代社会,这些阿訇将在后世清算日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时代呼唤有理智、顾大局的阿訇们到农村穆斯林中去,把符合《古兰》、《圣训》真精神的伊斯兰文化复兴运动传播开去!
      作为阿訇本人,要认识端正,胸怀宽阔,率先打倒私欲的“胃口”,打破地域的羁绊,把视野入到世界伊斯兰复兴中,尽一份力,做一点贡献。少计较教众对你怎么样,多想想你为穆斯林大众作出了什么贡献;少计较念经开学对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多想想身为阿訇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少谴现教众不至寺里来礼拜,多想想怎么吸引他们来寺学习教、立行拜功。阿訇啊!以你端庄的举意、渊博的学识、杰出的才能、雄辩的口才和令人心心悦诚服的工作方式,争取更多的人回到伊斯兰的正道上来吧!愿安拉佑助你们!在此,我们也祈求安拉佑助热心教门的学董乡老,提高整体素质,热心穆斯林大众事业,辅佐阿訇们,同心协力,各司其职,保护伊斯兰在中国发扬光大,为好阿訇的涌现和成长尽量当好搭梯人。
        伊斯兰在中国遭满清血洗,“文革”浩劫,没有泯来,是因为安拉的佑助。喜逢太平盛世,迎接新的世纪,我们坚信并祈求安拉保护伊斯兰,保护忠诚于伊斯兰事业的阿訇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

听众

38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

41
发表于 2010-1-25 10:29:38 |只看该作者
祈求安拉保护伊斯兰
心情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11 02:49 , Processed in 0.04247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