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保安族

[复制链接]

275

主题

3

听众

9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09-7-26 10:51: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保安族是甘肃省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之一。保安族目前约有1.4万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全国保安族人口为11683人,甘肃省的保安族为11069人,占全国保安族人口的90.6%;据1998年底粗略统计,甘肃省保安族人口已超过1.3万人)。保安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及兰州市等地。 保安族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3月20日,由政务院批准确认的。在以往的历史上,保安族一直被称为“保安回”。保安族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前后,从青海同仁地区迁居甘肃大河家地区,重新建立了新的家园。 关于保安族的族源,由于缺乏历史记载,尚未形成统一的定论。按本民族意愿和所能接受的观点是:保安族是元朝以来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色目人,在青海同仁地区戍边屯垦,同当地蒙、藏等各族长期交往,自然融合,逐步形成的一个民族。 保安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该语族惟一完全丧失元音和谐的语言。尚无文字,通用汉文。 保安族的先民是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早在青海同仁居住时,伊斯兰教就在保安族中广泛传播。迁居大河家后,保安族人创立了高赵家门宦,还有部分保安族人信奉崖头门宦、华寺门宦和伊赫瓦尼等门宦教派。 保安族多以小麦、玉米、豆子为主食,通常做成馒头、面条、油香、馓子或搅团、散饭。食用肉类必须要阿訇屠宰,忌吃猪、马、驴、骡及一切凶禽猛兽,一切自死之物和动物的血均不能食。牛羊和家禽屠宰后不能说“死了”,否则即不能食用。舀水、舀饭均不能用反手。“油香”和“指甲面片”是保安族中很有特点的食品。 保安族的区域自治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的。1952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和保安族人民的愿望,成立了保安族自治乡,由大墩、梅坡、干河滩、崖头高赵家四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组成。1954年4月2日,积石山地区又成立了“大河家回族保安族撒拉族土族联合自治区”,这是一个多民族联合的自治机构,下辖包括保安族自治乡在内的10个乡,30个行政村,90个自然村,共有保安、回等9个民族的24649人。195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建立民族乡若干问题》的指示,保安族自治乡改为保安民族乡。 1979年,甘肃省人民政府根据积石山保安族等各民族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报请国务院批准成立“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198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1981年9月30日,甘肃省第一个多民族联合自治县召开成立大会。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北角的小积石山东麓。全县东西长约37千米,南北宽约33.5千米,总面积为909.97平方千米。县内最高海拔为4218米,最低海拔为1800米左右。全县地貌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黄河河谷地区;黄土塬、梁峁沟壑区;低山沟谷及山前丘陵区;高寒阴湿、干旱山区。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镶嵌地带。黄河从青海省循化县经积石关进入积石山县,是自治县过境的惟一河流,县境内全长约40千米。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8、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9%,因此形成了冬春两季干燥,夏秋两季湿润,干湿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 自治县境内粮食作物共有89个品种,其中春小麦有45个品种,青稞8个品种,洋芋11个品种,玉米8个品种,豆类14个品种,油料作物9个品种,蔬菜作物14类40多个品种,瓜类作物4类17个品种。野生植物共有73科220属,其中优良牧草48种;食用植物有十几个品种,其中蕨菜资源较为丰富,是惟一打入国际市场的野生植物资源;野生药材有90多种,年采集收购野生中药材13万斤左右。经济果树类共有3科5属30种,其中冬果梨和薄皮核桃是地方特产。县境内干旱山区的花椒,色味俱佳,为调味佳品。境内有野生动物20多种,其中苏门羚、兰马鸡、雪鸡为国家二类保护动物。矿藏资源主要有花岗岩、硅铁、铜、钒、钛等。 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县辖17个乡、1个镇、145个行政村、1296个村民小组。全县有819个自然村,其中保安族聚居的大河家乡有22个,刘集乡有40个,柳沟乡、四堡子乡有24个。

保安”是保安族的自称,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保安族。

有关族源


   保安族的来源,可资参考的史料不多。根据有关史书记载,结合民间传说,仅可以粗略地看到一点线索:即保安人的来源,可能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以蒙古民族为主,和一部分保安地区活动的汉、土、回、藏等族人民,通过密切往来和自然融合而成的。

   关于保安族的来源,民间主要有两种传说,一种认为和蒙古人的早年活动有关,另一种认为和回民的活动有关。而群众中的多数人则倾向于前一种看法。
较多的民间传说都把保安族的来源和"蒙古"人,而且是和"信仰伊斯兰教"和蒙古人联系起来并且大多数的保安族老人也公认这种史实。这些情况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于这些传说的重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275

主题

3

听众

944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

21
发表于 2009-7-26 10:51:22 |只看该作者
1# 冬天的背影


根据史料,就《西北历代地方行政区沿草略》(陈筮泰编著)来看,远自汉、唐以来同仁地方就有不同的"民族"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曾先后是西羌、吐各泽、吐蕃的属地,虽然"唐初边地诸蛮多内附",而亦"因其他署羁麻府州,并于沿边设六都护以统一,此外,并于沿边署节度使十,以经略边陲"。五代至宋, 末人和唃厮罗又十分活跃。公元一○三二年西夏元昊据兴庆府称帝后,虽然西夏党顶族一百九十余年中的版图最南达到积石、廓州,但也涉及了同仁地方。公元一一一五年,辽金主力中在东北和苏皓以北一带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但其一百二十余年的统治实力,也"西逾积石"达到贵德县左右的范围。元代兴起,蒙古人开始进入西北藏区。公元一二二七年成吉思汗攻取西夏五城兴庆府,夺得积石州后,连河州也相继变成了蒙军的重要据点。公元一二四七年,西藏萨班会冗蒙古太子阔瑞后,蒙古军在西藏地区的往来也相当频繁,保安一带已成了"兵家"过往的交通要道。公元一二五一年蒙哥即汗位后,为了进一步控制西北、西南地区,进逼中原,曾命忽必烈举兵南征大理,保安成为重要关卡。这就会有包括各种西域人在内的过往客商和蒙古驻军,因而这里也相应地变成沟通内地和西域的贸易据点。这一切都说明,自汉唐以来,已有不同"民族"的足迹到达同仁一带。到元明两代时,蒙古人在河州一带的活动,不仅是屡屡可见,而且是经常的大量的,不管他们来自何方,都留下他们的足迹。此外,还有大约在元太宗窝阔台时期部分蒙古人因改信伊斯兰教而与其他蒙古人发生矛盾,最后被迫内迁的情况。相传,这一部分人经过猩猩峡到达"镇番"后,就有一批人南渡黄河而进入了河州地区定居下来。这个情况,联系到"东乡蒙古"的来源问题,也涉及支了保安人先民的民族万分。所以"东乡蒙古"人去同仁经商以至最后落后的传说,也完全是可能的。同时,元时宗铁木耳时期,驻守唐兀地区的蒙古宋五阿难答因自己信伊斯兰教,而影响士卒十五万人信。这一情况,也反映了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人,不仅仅来自新疆等地,同时也包括改信伊斯兰教的内地驻军。

    总之,关于保安族源的多数传说,都和蒙古人早年在此活动的史实联系着,这在史料中也是可以找到线索的。

民族迁徙

    明末清初以来,保安地区已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四寨子"--尕撒尔、年都乎、吴屯、保安。传说,在保安城内当时有保安、回、汉等民族杂居,多为历代”守边守番"、"当兵吃粮"和"营伍人"和他们的后裔。城外有上、下两庄,上庄住有土族"五坊头",下庄则纯为保安人居住,俗称"四坊头",上下两庄合称保安城外的"大坊头"。此外,尕撒尔除有保安人外,还有土族等民族居住;年都乎主要是土族、但也有少数回、汉、撒拉等族杂居。这里除保安人聚居的尕撒尔、保安、下庄三地被称为"保安十二族"。相传,明初洪武四年曾在此地招募士兵,建立保安堡,驻守西山之巅。万历年间扩建为保安城,隶属河州卫,署都指挥,管理同仁十二族。清乾隆年间保安增设营制,改属循化厅,改都指挥为都司。

   关于保安人迁徙的时间,民间老人们的传说不一,而且他们往往把离开青海保安地方和已经到达甘肃大河家定居的时间混淆在一起,都说成是"来大河家的时间"。不过,据调查分析,在保安人大迁徙之前,已有少数人来自大河家地方却是可能的。而保安族大规模迁徙的准确时间,据一九五九年保安族一些老人们根据他们祖辈的代数推算的结果,约在清咸丰年间。

   保安人迁徙的原因,传说也较多。根据当时情况分析,主要由于经常因灌地用水问题发生民族纠纷,而保安城内的清朝统治者,一贯采用扶此抑彼"分而治之"的反动政策,挑拨当地汉、蒇、土族与信仰伊斯兰教的保安人不和。最后上庄土族投*了附近的玛巴部落,保安人投*了朗加部落,终于造成保安地区紧张的民族关系,发生了大规模的民族械斗和迁徙。

   保安人迁到循化地区的情况,已无史料可查。相传他们受到撒拉人民的热情款待,被安置在城里”上四工"的很多群众家中。大约是妥加人住在苏只工,下庄人分别住在街子工和查汗大寺工、尕撒人住在杳家工。他们在此居住为期三年,因该地当时社会情况复杂,人多地少,生活困难,便再次东迁,过积石关门,来到大河家地区。

   保安人来到大河家之初,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地方,人口不多,主要是汉民,便又迁到了 藏地方。后因 藏地方的生活条件不理想,又被卷入西北回民起义的巨浪中,深入迁徙之苦,又重返大河家地区,最后到了高李村。算来,保安人离开青海同仁保安地方,大约经过了五年左右艰难困苦的不稳定生活,而定居大河家地区,到解放前夕,大约已是一百余年的历史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5-19 06:58 , Processed in 0.0410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