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卧哩感应] 惠回堡吾艾斯墓 (节录)

[复制链接]

173

主题

3

听众

103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5-1-26 10:57: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惠回堡吾艾斯墓 (节录)
  赵蔚祖
沿河西走廊,顺古丝绸之路,西出天下雄关嘉峪 关,在玉门市清泉乡中沟村(旧称惠回堡,解放初更名新民堡),座落着一处阿拉伯式建筑——阿拉伯著名传教士、伊斯兰先贤吾艾斯墓(旧称惠回堡古墓、回回墓,亦称拱北)。
    吾艾斯墓总占地面积3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前院为绿化区,面积1500平方米,院内苹果、梨、杏、杨,枝繁叶茂,植花种草,风景秀丽。中院有主体建筑阿拉伯拱顶墓室,顶高15米,面积20平方米,前殿面积50平方米。西有礼拜殿,面积50平方米,砖木结构,飞檐翘角,造型美观,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仿古建筑。后院为住宿地,设有接待室、宿舍等,面积200平方米。墓前,甘新公路似一条巨龙横卧东西。墓旁,一股股甘泉由石缝中涓涓淌出,汇聚成一条小溪。四周,田连阡陌,溢金流彩。举目远眺,祁连雪峰银光闪闪。
    吾艾斯墓在历史上几经沧桑,曾屡建屡焚,解放前夕仅存一座土冢古墓。1985年,东乡县建筑公司耗资3.8万元,修筑了阿拉伯式拱顶墓室。1986年,玉门穆斯林自筹1.5万元,修建了墓室前殿。市政府投资5000元,修建了接待室。1990年,市政府投资8700元,购买拱北四周3亩土地,修建了围墙。1991年,兰州、临夏、广河等地穆斯林集资2.2万元,新修了礼拜殿。多方资助,几兴土木,吾艾斯墓尚有如今规模。
惠回堡,是肃州(今酒泉)至敦煌的十八马站之一,曾住有数十户回民。除拱北外,还有一座清真寺,一处回族公墓。一些途经此地的中外穆斯林及游客,亦来拱北瞻仰,自明清以来,慕名前来的达官显贵留下的墨迹有些至今犹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李公谨、军政部长白崇禧、骑五军军长马呈祥、三十六师师长马仲英等在此也都留有足迹。拱北现存碑记:“民国二十六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回部总代表李公谨执言:先贤于我国有功,政府通令全国军民人等保护古迹,故悬[立]此碑永志不忘云耳。”
解放前,吾艾斯墓由周克礼、马进仁等3户临夏回民义务看守。1958年,周克礼、马进仁等3户回民迁居新疆伊犁。1962年,有位东乡族老人(女)出于善念,悄悄的看守过一段时间。“文革”期间,拱北曾遭到破坏,一些碑、匾失踪。1970年夏季,新疆哈密“肃州坊”清真寺和“陕西坊”清真寺出于虔诚的信仰,派人来迁拱北,因意见不一故未迁成。1980年9月,一位名叫马星阁的老人(时年76岁),从临夏“出家”来此干“尔曼里”(祈祷),求得“脱离”(饶恕)。随着他的到来,拱北也逐渐旺盛起来,圣纪(穆罕默德生日)活动一年比一年隆重。每年在拱北参加圣纪聚会的多达五、六百人,他们主要来自3省(新疆、甘肃、青海)、7市(玉门、酒泉、嘉峪关、临夏、兰州、西宁、哈密)。甘肃省政协委员马国泰教主、省伊斯兰教协会常委龙二师傅及临近省、市的阿訇、教长、教主、毛拉等宗教界知名人士曾先后来此瞻仰、参加纪念活动并题词留念或赠送匾额旗幛。
惠回堡拱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据考,早在伊斯兰教创建初期,就有一些穆斯林遵照穆圣“你们寻求知识吧,即使远在中国”的教导,翻越崇山峻岭,踏破万顷沙漠,沿着陆上丝绸之路,或冒着惊涛骇浪,扬帆劈波,顺着海上丝瓷香料之道,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们带来阿位伯优秀的科学、文化和艺术,又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以及精美的丝绸、瓷器传入西亚,并介绍给欧洲。他们把伊斯兰教传入中国,一些人为此贡献了毕生精力,死后埋葬在中国,成为殉教者,吾艾斯就是其中一位。
    唐贞观年间,阿拉伯传教士盖斯(即盖思、该思)、吾艾思(吴哀斯、吴哀思、吴艾思、外斯)、噶斯(噶心、罕戈士、干葛士、郭斯、万尕斯、艾比·宛葛素)等3人,奉穆罕默德之命,致书唐朝,经丝绸之路,来中国传播伊斯兰教,途中因水土不服,至猩猩峡,盖思病故,至惠回堡,吾艾思病故,唯噶斯一人到中原,完成了使命,后病逝于广州。这一情节和马通著《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制度史略》第二章第一节“关于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唐代传入说”相吻合。现拱北内幸存的三块民国时期的墓碑上也有类似的记载。
    据《中国历史地图集》明朝地图记载,在赤斤蒙古卫以东,骟马城东南,嘉峪关以西,标有回回墓。公元1436~1506年(正统元年至正德元年)地图亦有记载。据陕西通志馆印《秦边纪略》载:“骟马城俗称骟马营在肃西230里嘉峪关西160里城东40里有回回堡大冢”。又载:“骟马城在肃西嘉峪关外回回墓在其东赤金城在其西”。《重修肃州新志》肃州四云:“回回墓墩在关西离城一百八十里因此处有回回三大冢故名”(注:关西指嘉峪关西)。《嘉峪关市志》墩台记载:“明朝嘉靖八年添筑的骟马城、上柏杨、下柏杨、回回墓、红泉等五座墩台,都分布于关西北方为当时必经之路的沿线。”以上地图、史籍、书刊记载回回墓地理位置与今吾艾斯墓现址皆相符。
1990年8月,玉门市人民政府把新民堡回回墓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我市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我国人民和阿拉伯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本文撰写过程中,王玉文、吴周卿同志提供参考资料,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特致谢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甘肃省玉门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玉门文史资料<第一辑> 》 1982年7月版)

(转引自述而 主编 《 中国伊斯兰教名贤名墓史料选(第一辑)》)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4-20 05:52 , Processed in 0.0697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