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境绿翠网

标题: 固原二十里铺伊斯兰教先贤 [打印本页]

作者: 史鉴    时间: 2014-10-20 17:37
标题: 固原二十里铺伊斯兰教先贤
固原二十里铺先贤
清代史料
          ··修回教先仙碑
修回教先仙碑。按:碑刊於乾隆十九年回教公建在南乡二十里铺。其略云:先仙不传其名,康熙中乡人每见有在山讽经者,近而视之,杳无踪迹。后有西域老叟至此,曰:“此山有先仙遗冢,吾教宜礼奉焉”。启土视之,得墓志一方,泐於成化二年,亦未列姓氏。(清·王学伊《固原州志·艺文志·碑碣》)


当代资料
··固原最早的伊斯兰教寺院——二十里铺拱北
                景文源
固原县南郊二十里铺东山坡下的拱北,依山面水,殿宇宏伟壮观,考其史事,由来已久。固原在元代就有不少回民和其他各族信仰伊斯兰教的士兵在这里军屯,蒙古宗王在开城设置王府,镇守唐兀(西夏),分治秦蜀。至元十七年(1280)阿难答袭承王位①,据《多桑蒙古史·卷三》记载:“阿难答幼时受一回教徒之抚养,皈依回教,信之颇笃,因传布回教于唐兀之地,所部士卒十五万人,闻从而信教者居其大半。”在王府附近建起规模可观的礼拜寺,阿难答终日在礼拜寺中诵《可兰经》,宣传回教于军中②。二十里铺拱北距开城较近,是否于此事有关,须待进一步研究稽考。不过,从地方史料和原寺内碑碣载: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有西域传教士在此仙逝归真,七月十二日为纪念日(尔麦里)③,回族乡老虽在此立墓冢、修塔亭。经明、清两代几次重修扩建,为我县最古老的拱北。清同治战乱时,寺院废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固原提督雷正绾及官绅军民,按原貌捐资重修,并立铁旗杆一对,碑文两通④,“文化大革命”中,寺又被拆除。1981年以来,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回族群众陆续积资重建,现已修葺一新,大殿五幢,斗拱飞檐,门楣支柱均有木雕,殿壁龛后,六角形砖塔,顶盖绿色琉璃瓦,塔座壁各面镶嵌着图案美丽的砖浮雕。经堂、厢房、浴室,依山取势、逐级兴建,新建寺院,更加绮丽多姿,正以崭新姿容喜迎回族人民举行宗教仪式和其他各族人民游览观光。
据遗留碑文记载和相沿至今的习惯,拱北每次重修,都由地方回汉官员乡绅共同提倡,每年圣纪、开斋等主要节日活动,有些汉族群众也去朝拜祝贺,寺内给以热情接待。回汉人民和睦相处,互相尊敬,共同发展。
固原二十里铺南古墓寺创建复修年表
创建复修时间        主    持   人        修 建 项 目
        明成化二年(1466)       
               
                西域传教士                仙逝后,立墓冢墓志

明万历十三年(1585)        不 详
        先仙墓庐
清康熙十六年(1677)        回族乡耆马得雨、普天乐、马国龙、米自成等        塔形墓亭
清康熙三十年(1691)        黄须道长,及本城回族苏自魁、马自贵、马成得        经庭三楹
清雍正四年(1726)        善士马自张、马蛟、罗雄等        山门、东西厢房六间、西小门一座
清乾隆十九年(1751)        主持马世彰、提标前营副将田公、信士马选、单弘纲等        重修砖塔经亭、立碑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        固原提督雷正绾及官绅军民布施        同治兵祸后毁。重修依山形分三院、立铁旗杆、碑两通
民国六年(1917)        韭菜坪二辈老人家安洪维来此传教募化整修                经几次重修扩建共有房舍八十一间
1981--现在                大殿、砖墓塔、经房院、浴室、厢房院等

注释:①《元史·本纪·十九·廿》。
      ②白寿彝《元代回教人与回教》、拉施特《史集》。
      ③《清·宣统·固原州志》回教先仙碑。《民国固原县志·卷十》马献廷南古祠先师遗迹碑记。
      ④固原提督雷正绾重修南古寺碑文(碑现存该寺)。(政协固原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固原文史资料<第五辑 >》1993年6月第1版)

(原载述而主编《中国伊斯兰教 名贤名墓史料选 (第一辑)》)





欢迎光临 真境绿翠网 (http://www.nabiway.org/)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