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真境绿翠网

 找回密码
 入住申请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6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古兰思想导读(二)

[复制链接]

1662

主题

4

听众

645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1
发表于 2012-3-2 15:08:55 |只看该作者 |正序浏览
第二篇  古兰经  《宽恕者章》思想导读                                                   以仁治世、以学兴世的伊斯兰治世方略

     我们的主啊,仁德、知识方面你你涵盖万物。
                                                                              ——题记


        伊斯兰乃治世之宗教,乃理想而理性的生活方式。其治世思想源于天启,博大而精深;其兴世理论经先知优化实践,贯穿了整个伊斯兰发展史。
        治世要治人,兴世须发展。治得人,要治者施“仁”;治得兴,须治者倡“学”。古兰“仁德、知识方面你(安拉)涵盖万物”启迪世人的就是这种“以仁治世,以学兴世”
的治世思想和治世方略。
        众所周知,伊斯兰理论体系源之天启,安拉具有许多完美的属性是伊斯兰信仰理论的核心之一。信仰学将安拉完美而大能的属性具体归纳为“九十九大美德”。它是安拉施大治于万物,尤其是大治人类的根本而终极源泉。在《古兰经》中,惟有“仁德”和“知识”这两个属性,安拉拿“涵盖万物”做出了表述,其蕴意颇具玩味。“涵盖万物”就是洞悉事物,掌控事物。安拉对万物之洞悉、之掌控自不待言。而人是安拉大地的“代治者”,人有责任有义务习安拉之美德,行安拉之大治。正如经训所言:你们当习仿安拉的美德。人之涵盖万物,就是认知万物中被赋予的性、能、质、本、律等,并予以研究、探索、开发和利用。而“仁德和知识方面”的涵盖则是指把“仁德”和“知识”施之于万物,践行于万物,也就是实施和实践到与人类相关的一切领域,如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伦理及人文、自然、科技、艺术等,并贯穿始终,形成这些领域实实在在的纲领。所以,治世是安拉对人类的责成和要求。既然是天启的责成,那么,它的理论依据必也来自天启的指导。
        “以仁治世、以学兴世”,就是从古兰经《宽恕者》章的天启理论中解读出来的伊斯兰治世思想和治世方略。
               
         以仁治世      
(1)伊斯兰“仁治”溯源
        “仁”者,爱也。伊斯兰之“仁”,小爱言爱己、爱人、爱生活、爱自然、爱社会;大爱讲爱主爱圣、爱人类解放(走向信仰)。
        “仁”是安拉的本体属性。古兰经由114章组成,每一章均以安拉之尊名开始,而安拉之名被两个安拉的本体属性——“仁”所形容。古兰经中“仁”被提及339 次,这还不包
括每章开始前形容安拉的两个“仁”。如果加进去的话,则多达565次。“仁”在古兰经中以高频率出现,只有一种暗示,那就是籍量重的形式阐释“仁”的价值和施于客体的可行
性及有效性。有意思的是,阿拉伯语中“骨肉”一词也派生于“仁”字。“以仁治世、以学兴世”思想源于“宽恕者”章,而“宽恕”不正是“仁”之生成吗?最重要的是安拉已
把“仁”作为他自己的定制,古兰云:“他(安拉)给他自己规定了‘仁’。”
      ( 2)伊斯兰“仁治”之可行性
        任何一种体制都需一部全面而详尽、完善而实用的宪法,以保障该体制的正常运作。伊斯兰“仁治”,也是一种治理世界的体制。它需要以“仁”为德的软约束来润物细无声,当然也需要以“法”为律的硬约束来秋风扫败叶。它的实施纲领,即它的宪法就是《古兰经》。《古兰经》是安拉治理世界的根本性大法,在其二十三年的实践历程中被它铸造的一代精英完整、完善、完美而又完全地予以了实施和实践,榜样性地架构出理想而理性的社会生活蓝图;同时它又让一代代优秀载体薪尽火传,生生不息。伊斯兰“仁治”既源之《古兰经》,古兰之水不竭,仁治之流不断。
        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距离的。在这段距离上会反反复复出现一些病态现象和悖逆行为,嫉妒、自私、狭隘、极端,赌博、嫖娼、偷抢、诬陷,甚至杀人放火,坑懵拐骗,这些现象及行为首先需要以仁化之,在“仁化”的同时,需要法制来辅佐解之。而《古兰经》法制人人平等、公平施法、法系信仰的天启立法理念,从客观上保证了任何人,无论是统治者还是被统治者,都不能也不敢违犯古兰大法。所以,古兰“法制”始终可以从边缘保障伊斯兰“仁治”的主流实施。以仁统慑,以法辅之。伊斯兰“仁治”并非一味妥协之“
仁”,无视原则之“仁”。
      (3)伊斯兰“仁治”之价值内涵
        安拉创造万物以显其“大”;化育万物以显其“仁”。化育万物的最高阶段则是化人治世。人乃万物之灵,化人的过程就是“仁化”的过程,使人懂得爱,爱人、爱己、爱万物,尔后把爱延伸到精神层面,延伸到思想领域,使这种爱产生质的飞跃,升华为一种无私之爱,一种可以为之不惜牺牲生命来成就的爱,即大爱——爱信仰、爱圣人、更爱安拉。所以,无论伊斯兰“仁治”之小爱,还是“仁治”之大爱,都具情感性。关注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即民生问题;关切人与精神、人与灵魂、人与价值,即归宿问题。
        古兰“我差你为圣,只为仁化世界”彰显了伊斯兰“仁治”价值的超越性和终极目的。
       “仁”除却情感性外,还具有一种没有任何娇饰的本真性。本真的东西可以渗透入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里,而成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不再为任何外力所扭曲,只遵循内心的询唤,即平朴而不张扬的“仁”,温柔而不灼热的爱,不浮、不躁,似春雨润物。
       “仁”还有一种很重要的属性,即它的消费性。消费就会枯竭,就需要资源。伊斯兰之“仁”,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因为它源之安拉。但是,它需要去开发。
     (4)伊斯兰“仁治”之价值实践
       伊斯兰“仁治”就是对源之安拉的“仁”的充分开发和利用。伊斯兰不是高谈阔论,不是海市蜃楼,也不是高深莫测的神秘理论,更不是重精神轻现实的独善其身。它是理性
化的人类生活方式和具体化的生活实践。先知说:“信仰由七十几个分支组成,高端乃认知‘万物非主,惟有安拉’,低端是除去路上的有害物。”先知所提的七十几个信仰分支
全都是具体的、务实的、实用的。
       伊斯兰“仁治”从一开始就关注现实,深入现实;重视发展,指导发展。在关注和深入中使“仁”潜移默化,在重视和指导中把“仁”发扬光大。“你们实干吧,安拉、圣人和众穆民将会看着(古兰经)”,“你(先知)要凭籍源之安拉的‘仁’柔和对待他们(古兰经)”。先知说:“爱人如爱己,方为真信士”,“仁爱孤儿者,天堂和我相邻”。
       安拉在每个人心灵深处置有一泓清冽的仁泉,从仁心一动之时,仁泉也就开启,然后涌动,最后会喷薄而出,流向人间,汇聚成“仁”之洪流,润世治世。这方面先知的训导更是不胜枚举。“仁”是付出,“仁”是一颗童心,“仁”有时候需要牺牲。“童心暗淡了的爱还会是真爱吗?(拉碧阿)”。
      人生是现实性的,但人生价值可以超现实性。行“仁”于现实生活,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仁”之价值是实现了,但没有超越。伊斯兰既鼓励“仁”之价值的实践,更追求“仁”之价值的超越。价值超越了的“仁”,谓之“大仁”,是仁之实践中的“双赢”,更是“居尘出尘”的一种境界。
       实践“仁”,就如做一个忠诚的朋友,在帮一个又一个的你我他。直帮到这个世界充满爱。
       伊斯兰把“仁”提升到信仰的高度,因之伊斯兰使命就是一个“仁”。作为治世的使命,“仁”,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在一言一行中实践,在一举一动上贯穿。先知“帮聋哑者明白意思,给盲者引路,对求知者指点迷津,多走几步送温暖与孤寂者,升升肩膀拉一下有需者……”不正是“仁”的亲切而流动的治世画面吗?
      “仁治”,在于责任心的付出。大贤欧麦尔作为一国元首,日理万机,“幼发拉底河边一匹驮水罐的骡子倒下,安拉都会问责我,你作为穆民长官,为何没有为我的仆人们修好路?”是心系民生之“仁治”;欧麦尔二世“我的孩子也是安拉的仆人,也是普通的战士,有义务为伊斯兰出征。正因为是我的儿子,他更有责任战当身先士卒,和须戎守边陲”乃身先垂范之“仁治”;萨拉丁克耶路撒冷释数十万基督贫弱,是伊斯兰不杀俘不凌弱之“仁治”;卖牛奶的小姑娘法图曼,穷而不掺假更是一种守望修养的“仁治”点滴。(大贤欧麦尔亲耳听到了法图曼母女的一番对话,深受感动,说:穆斯林修养如此,何愁吾教不兴!后亲自上门提亲,娶法图曼为其儿媳)。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10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9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8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7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6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5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4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31
无效楼层,该帖已经被删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入住申请

Archiver|手机版|真境绿翠     

GMT+8, 2024-6-2 17:13 , Processed in 0.04018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